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書城小說 > 曆史 >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 第五百三十一章 蒙學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 第五百三十一章 蒙學

作者:臊眉耷目 分類:曆史 更新時間:2022-06-25 01:59:10 來源:要看書

[]

典韋領了劉琦的命令,急匆匆地走了。

劉琦收拾了一下儀容,派人套好了施轓車,在騎侍的護衛下,向著州牧府緩緩而去。

來到了州牧府後,太史慈還並未趕來,劉琦便先行進府去見劉表。

劉表最近因為忙著將古文經納入到荊州官學體係中的事,也冇怎麼見劉琦,今日見了他,劉琦看到的,是他的父親因為疲勞而頂著兩個黑眼圈,臉色略略有些蒼白蠟黃,看得出來,劉表最近不是假忙。

他是真的真的在用心血去構建他心目中的理想之鄉。

一塊可以供天下學子修身養性,鑽研學術的樂土。

如今,隨著古文經學被納入到荊州官學的範疇,劉表離他想要的目標,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此刻的他,雖然疲憊但卻非常的幸福。

劉琦向著劉表施了一禮,然後坐在了劉表的對麵,靜聽吩咐。

“伯瑜,可知為父今日找你來所謂何事?”劉表雖然疲憊,但精神頭尚好,一臉的笑意可見他現在心情非常之好。

“孩兒兵權已交,父親找我,想來是想給我佈置些事情做吧?”劉琦很輕易的就猜到了劉表的心思。

“唉,你這孩子,真是聰敏,我像你這般大時,可不似你反應這般快。”劉表感慨地歎道。

“父親謬讚了,父親想要孩兒做些什麼?”劉琦微笑著問道。

劉表卻搖了搖頭,道:“不是為父想讓你做些什麼,而是你想做些什麼?”

劉琦聞言不由一愣。

看劉表這意思,自己好像還有自主的權力呢?可以任意選事做?

當著劉琦的麵,劉表也並不怎麼拘束,而是向著一旁的木撐上一靠,語重心長地道:“為父今年,五十有二了,早已過了天命之年,這今後的日子,為父是過一日,賺一日……大漢朝日後的中興,為父恐未必能夠看到。”

劉琦言道:“父親這話說的,委實有些泄氣,父親正值春秋鼎盛之年,如何要妄自菲薄?大好的日子還在後麵呢。”

劉表笑著擺了擺手,道:“無所謂,人固有一死,冇什麼可避諱的,隻是為父若有朝一日亡故,山陽劉氏還得要靠你一力承擔起來纔是……還是那句話,論及用兵,在族中已無人可出你之右,但論及治政和治學呢?你行麼?”

說到這,劉表長歎口氣,道:“你我父子好歹也都是出身於經門,為父可不想看你變成了一個隻懂得征伐的武夫。”

劉琦點頭道:“父親教導的是,孩兒這段時間,也一直在想,若是不帶兵,在這荊州之地,孩兒應該去做些什麼。”

頓了頓,卻聽劉琦道:“父親治政有道,治學亦有道,遠非孩兒所能及,孩兒此番想像父親一樣,在荊州治學,以揚我劉氏賢學之名。”

劉表似乎冇有想到劉琦居然想要跟他一樣在荊州治學,心下頓時大喜過望。

雖然劉琦做出的功績很多,但又有哪個爹不希望兒子能夠跟自己同脾氣呢?

劉表滿意地點了點頭,道:“你有此心,也是最好不過,如今南郡之地的官學,雖然已經被為父加入了古文經,但荊州其餘諸郡中的官學,還需有人將古文經推入,並實地驗看,以免有人心懷不滿,暗地不尊吾令……伯瑜,你可明白為父的意思?”

劉琦對於劉表的意思,自然是明白。

“父親放心,孩兒前往荊州以及江夏諸地,一定將官學之事儘皆落實,定讓古文經徹底進入我荊州官學之中。”

劉表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如此最好。”

“另外,針對治學之事,孩兒還有一事,想請父親定奪。”

“何事?”

劉琦言道:“孩兒有幾件東西,想請父親一觀。”

對於劉琦獻上的東西,劉表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吾兒有何物要於為父磋商?”

劉琦隨即命人,將他出門前整備的那一小箱子簡牘,抬到了劉表的麵前,並親自打開。

劉表略微疑惑地打開了那個箱子,取出上麵的第一卷簡牘,展開來看。

但見開頭的一長條木犢,清晰的用隸書標寫著幾個字:

《弟子規》

劉表詫然地看向了劉琦,指了指那捲簡牘道:“你寫的?”

劉琦一點也不害臊,肯定地向著劉表點了點頭,道:“我寫的。”

劉表低頭認真地看了一會後,表情竟然越發的有些驚訝。

說實話,三字一句,六字一段,寫的倒是蠻簡單的,不過箇中的道理卻頗合孔聖人教育弟子之道。

“首孝悌,次謹信。”

……

“父母教,須敬聽。”

……

“事雖小,勿擅為。”

“苟擅為,子道虧。”

劉表認認真真地讀了好一會之後,方纔抬頭,深深地打量著劉琦。

“你寫的這篇《弟子規》,似應於蒙學。”

劉琦聞言笑道:“父親說的對,這上麵的內容,對於普通的經學子弟而言,自然是熟知熟讀,深諳箇中之理……將經學中的忠孝內容,簡化為蒙學普及,纔是孩兒的真意。”

劉表聞言眯起了眼睛,遂將眼光掃向了自己麵前那個木箱子。

“這裡麵的都是?”劉表指了指那木箱子,問劉琦道。

“是,都是孩兒所寫的,是為《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稍後還請父親閱覽。”

劉表站起身,來到了那個木箱子前,開始一捲一捲的展開當中的簡牘細讀。

“似都可用於蒙學。”劉表大致翻閱了一邊,道。

劉琦讚同道:“都是孩兒為了蒙學,而苦心編纂。”

劉錶轉頭看向他,似乎是猜到了劉琦的心意。

“你想將蒙學,也列入荊州官學之中?”

劉琦拱手道:“父親英明,孩兒正有此意。”

自從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漢朝政府選拔官員的方式,逐漸從以地方推薦為主。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經學教育成為漢代教育的主流,規模也日益龐大。

漢朝在雒陽設太學,在地方上設立地方官學。

到了中平年間,太學裡的學生到了三萬人。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無法進入官學學習。

於是,有能力傳授經學的儒者們紛紛開辦私學,招收學生授業,私學的數量在郡國極盛,幾乎和官學一字平肩。

正是“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可見當時各地的公私學校,數量之多。

公私學校雖然在郡國極多,但在漢朝的官學裡,冇有設立蒙學,也就是冇有初級的入門教育。

也就是說,漢朝所有太學生的啟蒙教育,都是在私學裡完成的。

漢朝的蒙學就像今天的小學一樣,承擔起給學童們啟蒙的任務。

“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小學就是指蒙學。

官學不辦蒙學,而是將蒙學交由私學,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很多經學士子,如果冇有進入太學以及舉孝廉入仕,那麼就會在鄉閭開辦私學,傳授儒家經學,這也算是解決了一部分士人的就業崗位。

其二,就是學經的人數逐漸增多,太學生的教育對於政府來說都是一大塊負擔,何況還要主持蒙學?

其三、適合啟蒙教育的書籍,像《六甲》《九九》《急就》《三倉》等典籍亦算在士人群體中普及,很多士人能夠弄到(當然冇有經學門路的普通人想得到這些典籍很難),故而對於普通的士人來說,用這些典籍來換取一份活計,總比讓他們去經營農事或是商事要強的多。

其四,說實在的,還是士族群體對自身利益的維護,他們手中的經書,隻是在各家相傳,嚴格的維護著自己的地位和,私學招收的小學生,普遍也要看家室和傳承,普通鄉閭中的黔首想要認字讀書?做夢去吧。

但是如今,劉琦卻很顯然想要以官方的角度,向蒙學伸手,將這個情況適當的進行扭轉。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